痔瘡的前世與今生
據說1400多年以前,一位愛爾蘭傳教士圣菲亞克渡海來到法國巴黎附近。當地主教熱情地接待了他,并許諾給他一塊土地安身。有趣的是,主教答應圣菲亞克,一天之內,只要是他翻過的土地都可以歸他。
為了盡可能多地得到土地,圣菲亞克不敢用犁深翻土地,而是用小鋤僅僅翻起一層地皮。即使這樣,一天下來,圣菲亞克還是因為勞累過度得了痔瘡。他痛苦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祈禱上帝幫他免除病痛折磨。時間久了,石頭上竟留下了圣菲亞克痔瘡的壓痕。他真誠的禱告感動了上帝,讓他脫離了痛苦的折磨。那塊石頭也因此出了名,以至從那以后很多年,同病相憐的人們仍然絡繹不絕地從世界各地來到這塊曾經顯過靈的石頭前,撫摸上面留下的壓痕,祈盼同樣的奇跡也能在自己身上重現。
痔瘡是人類所特有的疾病,實際上也是人類為在進化過程中選擇直立體位所付出的代價。因為當人行走、站立或坐著的時候,腹腔內部臟器的重量會壓向盆腔,使直腸周圍血液回流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痔瘡。長時間保持直立體位進行體力勞動,更容易引發痔瘡。從比較醫學的角度上看,四條腿行走的動物就不會受到像痔瘡這樣的疾病煩擾。
痔瘡在醫學上稱痔。痔在西方醫學中起源于古希臘語,意指動不動就出血的靜脈。現代醫學沿用了古老的詞匯,肯定了靜脈的參與,認為靜脈血回流受阻是痔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見從很早的時候,痔瘡就間斷性地堵住了人類尋求舒適、自由的通道。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決定19世紀歐洲戰場局面的滑鐵盧戰役,法軍統帥拿破侖的失敗就與其當時痔瘡發作有很大關系。痔瘡給人帶來刺癢、銳痛,使人焦躁不安、坐臥不寧。
人生道路少不了拼搏奮斗,誰也不希望有痔瘡擋道。然而據統計,人類個體中大多數都患有痔瘡,所以社會上早有“十人九痔”的說法。那么,怎樣才能減輕痔瘡對自己的困擾,應對不測風云呢?
痔的形成與局部靜脈血回流不暢有直接關系。阻礙靜脈血回流的因素包括:缺乏纖維素導致便秘,大便時肛門括約肌持續緊張,大便時間過長,平時工作中以坐勢為主,缺乏運動,肥胖過度,經常舉抬重物,懷孕等。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腹腔和盆腔壓力,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痔瘡。
南昌東大肛腸醫院專家溫馨提醒廣大市民:想要遠離痔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注意多飲水,避免久坐久站。如果您不幸出現便血、肛門疼痛、腫物脫出、便秘等癥狀,建議及時到正規專業的肛腸醫院做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此文用了
秒,
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