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直腸癌奶奶的心愿:我想照顧孫女長大
今年10歲的董斯彤是雙陽區鹿鄉小學的一名學生,她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樂于助人,深得老師同學的喜歡。可是最近這半年,小姑娘卻總是悶悶不樂,似乎有著很重的心事。
2005年,董斯彤出生在雙陽區鹿鄉鎮鹿鄉村,跟多數孩子一樣,她曾經也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為了讓日子好些,在董斯彤出生不久,父母就來到長春打工。誰知,三年后,家里條件好轉了,父母的婚姻卻走到了盡頭。
父母離異后,爸爸要上班掙錢,根本無暇照顧年幼的斯彤。不得已,3歲的斯彤被奶奶抱回了雙陽老家。或許是家庭的變故,斯彤非常懂事,課堂上她認真聽講,回到家總是爭著搶著幫爺爺奶奶干活。
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斯彤的童年依然充滿歡樂。可就在今年年初,一場變故,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
經檢查,56歲的奶奶楊曉春,患上了直腸癌,雖然不懂這到底是什么病,但是斯彤能感覺到奶奶的痛苦。考慮到經濟條件,楊曉春選擇了保守治療,靠最基本的藥物減輕痛苦維持生命。可是此刻,她擔心的并不是自己。董斯彤的奶奶楊曉春說,我要是能活幾年,我就能好好照顧照顧孩子,我要沒了,她爺能照顧她嗎?也照顧不好,就得上她爸跟前去了。
南昌東大肛腸醫院業務院長廖永林指出:56歲奶奶楊曉春的不幸讓我們覺得非常遺憾。當然,我們也希望這位奶奶能夠創造奇跡,勇敢地活下去,才能照顧孫女長大。直腸癌、結腸癌統稱大腸癌,大腸癌雖躍居人類惡性腫瘤的第二大殺手,但只要發現得早,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大腸癌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最初表現為大便帶血等,而便血是痔瘡、肛裂、腸炎和大腸癌等的共同癥狀,很多大腸癌患者初期都有便血的癥狀,但認為便血是因為得了痔瘡,沒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耽誤了病情。據統計,臨床上80%的大腸癌早期被誤診為痔瘡,一旦發現大多數是大腸癌晚期。因此,市民朋友只要發現有便血、反復性腹性等大腸癌信號時,要及時到醫院做檢查,才能提早發現病情,提早治療。
南昌東大肛腸醫院溫馨提示:患者如出現便血、肛門腫物脫出、肛周疼痛、排便異常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專業醫院做檢查。尤其便血是痔瘡、大腸癌、肛裂等肛腸病的共同癥狀,市民朋友如出現上述癥狀后不能大意,東大肛腸醫院每周都能查出2~3例大腸癌患者。早發現大腸癌30天,可多活30年。
此文用了
秒,
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