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百病之源學會腸道保養
王晏美 南昌東大肛腸醫院特聘專家,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現任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總干事,衛生部“肛腸病安氏療法”中心副主任。從事肛腸專業臨床和理論研究多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治療各種痔瘡、肛裂、復雜和高位肛瘺、肛周膿腫、便秘、結腸炎、結腸息肉等肛腸疾病。擔任衛生部“十年百項計劃項目”主講教師及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班理論授課和實習帶教任務。發表論文數十篇,《安氏肛腸病療法論文集》副主編,參著《肛腸病學》、《肛腸病診療圖譜》、《肛腸疾病問答》、《臨床中醫內科學》、《中醫內科臨床禁忌手冊》和《中華醫學問診大全》等。2004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06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腸道健康保養之道:1、保證睡眠,睡眠不足會使腸道負擔加重。2、減少精神壓力,防止菌群失調,保證好心情,防止腸道過勞。3、注意營養均衡,忌暴食暴飲,戒煙酒。4、適當食用根莖類食物,如紅薯、土豆、胡蘿卜、大豆、谷類等,并多吃水果蔬菜。5、適當服用一些腸道有益菌制劑,如雙歧桿菌等。
※你會使用益生菌嗎?腸道微生態平衡與人體健康密相關已經獲得公認,但補充微生態制劑與實際效果并不一定成正相關,需要合理使用。制劑的保存盡量避免光照,保存溫度應為2~8℃,服藥水溫應低于40℃,不宜與抗生素和收斂吸附劑配伍使用。
※會損傷腸道的藥物:1、解熱消炎鎮痛藥:阿司匹林、感冒通、吡羅昔康(炎痛喜康)、芬布芬、甲芬那酸、制環氧化酶。2、降血糖藥:甲苯磺丁脲、鹽酸苯乙雙胍、乳酸、鹽酸二甲雙胍、阿卡波糖。3、抗菌藥:克林霉素、紅霉素、頭孢拉定、頭孢哌酮鈉(先鋒必)、氟康唑、奧美抗唑(洛賽克)。
※頻繁洗腸危害多:破壞腸道內環境,造成微生態失橫,導致腸功能紊亂。破壞腸道粘膜保護層,導致腸道炎癥。影響腸吸收,造成部分維生素缺乏。抑制腸神經反射和腸蠕動,造成排便困難。
※腸道微生物改變可預測糖尿病:腸道微生物對人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瑞典科學家在Nature雜志上稱發現二型糖尿病的婦女腸道微生物發生變化,基于該發現未來可以根據這一指標預測糖尿病,這比現在常用的身體質量指數和腰圍比例更有預測價值。
※腸道菌群與炎癥性腸病:實驗表明,在無菌情況下腸道不發生炎癥。腸道炎癥患者糞便中細菌濃度顯著高于正常人,其中腸球菌、腸桿菌這些條件致病菌優勢超過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大量增殖的病原菌異常激活腸道免疫系統發生過度免疫反應,使腸道對細菌不耐受并破壞黏液屏障而發病。
※腸道菌群失調,百病叢生:人腸道內寄生數十萬億細菌,占糞便干重1/3,分有益、有害和中性菌,益害之比最高達萬倍,有益菌數比占,體健70%,便秘15%,而癌癥只有10%。菌群平衡可保持正常營養、免疫、消化等,一旦失調即出現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甚至肥胖、腸癌、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種疾病。
※幾種清腸食物恢復胃動力和減肥作用 ①燕麥:含其他谷物所沒有的可溶性食物纖維。②玉米:可降低膽固醇并軟化血管。③洋蔥:幾乎不含脂肪,能抑制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膽固醇升高。④紅棗:能提高機體抗氧化和免疫力,并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⑤山楂:能降低血膽固醇,促進脂肪代謝。
※人體有個第二大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邁克爾格爾森在《科學美國人》發文稱,控制人類和哺乳動物情感的五羥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種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 是在腸道合成的,因此將腸道稱為人體第二大腦。情緒很大部分受腸道神經影響,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依賴于從腸道傳至大腦的信息。
※腸道趣話: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直腸加一起就是我們的腸道,整個長度約等于身高的5倍,就是6~10米。腸道全部展開來的面積有200平米,正是有如此大的面積,才滿足了食物中養分的吸收,廢物的存儲、運輸和排出。我們大部分人住的地方都沒有這么大吧!唉,這真生不如屎啊。
※小劉最近很郁悶,自從半年前得了種叫“肛周膿腫”的病后,就慢慢排不出便了,整天肚子脹脹的。肛周膿腫和腸子有啥關系?經過詢問,原來他得病后用了一個多月的抗生素,先是輸液后是口服。糞便形成和腸道蠕動都需要有益菌來幫忙,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了腸道的菌群失調。